文丨吕延硕
蛇年伊始,黄委上游水文局玛多水文分队开启了2月份的巡测任务。此次巡测的重点也是最为艰巨的挑战便是冰期流量测验。我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水文新兵,职业生涯的首次冰期流量测验竟在黄河源头展开,更未料到这场“破冰行动”将如此刻骨铭心。
由于扎陵湖、鄂陵湖测验断面距玛多分队基地百余千米,出发前一晚,同伴李培岩嘱咐大家装好测验设备。次日清晨,我们便早早出发。第一次参加冰期测验我的心情是激动的,不仅忽略了高海拔的不适,汽车颠簸仿佛也化身为跳动的音符。透过车窗向外望去,白茫茫的冰河宛如一条银白的丝线,缓缓在视野中铺展。在海拔4500米的玛多高原,我对“黄河远上白云间”的壮阔诗境有了更切身的理解。
一到目的地,李培岩灵便地跳下车,打开后备箱扛起凿冰机就走,我也紧跟其后。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中美好,凛冽的寒风如刀肆意割过脸颊,冷得不由打哆嗦,我肩扛沉甸甸的设备,在被冰层覆盖的河面上艰难前行,脚下的冰面坚硬且湿滑,每迈出一步都需全神贯注,稍有差池便可能摔倒。“小心脚下,别滑倒了!”李培岩回头提醒我,嘴里冒着白白的气。
抵达预定测量点后,要用电动冰钻在冰层打孔,老刘师傅牢牢地抓住冰钻,半弓着身子使足劲让钻头稳稳地扎在冰上。我自告奋勇申请钻冰,他喘着粗气说:“好吧,给你试试!”接着手把手地教我使用技巧。随着嗡鸣声,冰钻震得我手臂阵阵发麻,没过多久,我便气喘吁吁,汗水浸湿了后背,寒风一吹,瞬间又变得冰冷刺骨,可钻头却没钻下去多少,冰面仿若磐石。好不容易将冰孔打好,紧接着进行水深、冰厚的测量,经测量冰厚达60厘米。
而后,我们将流速仪安装到悬杆上,小心翼翼地将流速仪下放至指定深度。测验过程中,我紧紧盯着手中的设备,丝毫不敢分心。看着流速仪缓慢地转动,蜂鸣器传来“滴~”的流速信号反馈声,电子计数器上显示着流速数据,一切正常进行。突然间,流速信号蜂鸣声出现异常,我的心也瞬间揪了起来,赶紧呼喊正在凿下一个冰孔的李培岩寻求帮助。河面上的寒风呼啸而过,风声几乎掩盖了一切声音,我们之间的交流都得扯着嗓子。他赶来一看,原来是冰花冻阻了流速仪旋桨转动。
排除仪器故障后,测验数据需要现场记录和测算,以检查成果的合理性。可刚一摘掉手套,刺骨的寒意便直钻骨髓,短短几秒钟,我的双手就冻得几乎失去知觉。但就算这样,大家依然不畏艰难、齐心协力,一个冰孔一个冰孔测下去,最终圆满完成了此次测验任务。
于我而言,能亲身参与此次冰期流量测验,无疑是莫大的幸运。在这段经历中,我感受到了水文人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,那是一种深沉而炽热的情感,如同冬日里的一缕暖阳,温暖而坚定。这种精神,如同一盏明灯,将照亮我职业生涯的道路,让我明白,无论技术如何革新,水文人的初心与使命永远不会改变。它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岁月里,无论面对何种挑战,都要以这份坚韧和执着,为守护江河安澜、守护一方水土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审核:项晓光